山东大学理学博士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学习经历:
 1982 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4 年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9 年山东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12月-1986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
 1984年12月-1994年12月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
 1994年12月-1999年12月  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副教授
 1999 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教授。
 研究经历: 
 1985 年4 月-11 月在巴黎大学和CERN 访问,从事NA27 实验组的泡室实验研究。
 1990 年2 月-1991 年7 月在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访问,从事BES 的数据分析。
 1991 年10 月-1994 年10 月在日本KEK 做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参加AMY
 国际实验协作组,从事TRISTAN 电子-正电子对撞实验研究。
 1996 年7-10 月、1997 年12-1998 年10 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西欧核子研究中心访问。从事NA49 核-核碰撞数据的单事件分析。1999 年10 月、2000 年5 月、2000 年8 月-10 月,2001 年10 月-2002 年2 月,2004 年1 月-4 月,2005 年2 月-5 月在美国布鲁海克海汶国家实验室,劳伦兹-伯克力国家实验室访问,STAR 实验数据分析工作
 讲授课程:
 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高能物理导论、粒子物理(研究生)
 研究兴趣:
 高能核核碰撞中的集体运动
 学术兼职:  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获奖情况:
 2001年:“高能软、硬过程多粒子末态的分形性质”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获奖人)。
 2005年:“高能强子-强子和核-核碰撞中末态粒子的关联、起伏和集体流的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