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获博士学位。曾应邀到奥地利、德国、荷兰、意大利、美国从事研究工作。“首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第四届中国青年奖”的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的子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获奖人)、两次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分别为第一,二获奖人)。2005年指导的博士论文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是高能物理唯象学。她的创新性科研工作成绩主要是:率先指出“末态强子在动量空间的各向异性分布使起伏具有自仿射性”。文章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该工作被物理评论的综述文章专节介绍;利用NA22数据,首次系统给出横动量和电荷起伏对相空间范围、事件多重数的依赖规律,文章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和物理评论D上。由于她在该领域的工作成绩和国际影响,2001年在中国山西大同,成功主办第三十一届国际多粒子动力学会议。2006年在中国杭州,成功主办第十一届国际多粒子产生中的关联和起伏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