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立项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获得者;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吴有训物理奖评委、湖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Chinese Physics C》(原《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第七届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约评审。
曾先后赴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温尼伯大学作为访问教授进行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夸克物质理论、核环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温度场论的理论研究。
近期和合作者一起在Phys. Rev. Lett. 上发表六篇学术论文。在夸克物质硬探针信号研究方面,发展出有限温度密度的夸克物质系统具有细致平衡效应的喷注能量损失;引导出强作用介质的喷注层析(Jet Tomography)新研究方向,理论预言得到国际大型实验合作组的实验证实;提出的核修正因子由RHIC的国际实验组PHENIX和STAR进行了测量并得到验证。在有限温度场论研究方面,给出了N点非线性响应函数推广的涨落-耗散定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形图重求和计算热标量场输运系数的非微扰方法。发表的研究论文被他人引用近600次,单篇SCI他引最高次数130余次。指导张本威和王茹敏的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和2009年分别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