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丁亨通课题组提出探测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磁场效应的磁力计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1日

近日,实验室丁亨通教授课题组在强磁场下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Baryon Electric Charge Correlation as a Magnetometer of QCD”的论文,于2024年5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在相对论重离子非对心碰撞实验初期,会产生强度达到10的17到18次方高斯的强磁场,这种强度接近强相互作用的量级,可能对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实验上一直缺乏合适的观测量来探测重离子碰撞末态的磁场。

丁亨通教授课题组通过在赝临界温度附近、不同磁场下进行的(2+1)味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模拟,提出了重子数和电荷数的关联可以作为QCD的磁力计(Magnetometer)。研究表明,通过与强子气体模型的比较,重子数和电荷数的关联对磁场的依赖主要来自于带双电荷的Delta(1232)重子。虽然Delta(1232)重子的寿命很短,无法在实验中直接探测,但其主要衰变产物——质子和π介子可以被实验探测到。通过考虑共振态粒子的衰变,研究发现质子和π介子能够携带母体粒子的主要信息,因此可用于探测末态磁场的强度。

此外,通过格点QCD计算得到的电荷化学势与重子化学势之比亦对磁场变化非常敏感。该物理量与守恒荷的涨落和关联相关,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将磁场强度作为额外参数,对末态强子产额进行热拟合来获取。


      附图展示了重子数和电荷数的关联(左图)和电荷化学势与重子化学势之比(右图)对磁场强度的依赖。磁场强度一般从中心碰撞到边缘碰撞逐渐变大

该论文由丁亨通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博士生顾锦彪(通讯作者)、Arpith Kumar博士、李胜泰博士和刘俊宏博士共同完成,华中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完成单位。格点QCD模拟与计算主要依托华中师范大学核科学计算中心(NSC3)和武汉超算中心进行。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2293064,12293060,12325508)和科技部项目(2022YFA1604900)的资助。

论文详见: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201903



下一篇: ​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沈括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
友情链接
IHEP IHEP IHEP IHEP IHEP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Webmaster:liuchao@ccnu.edu.cn华中师范大学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