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2019年主办学术会议列表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召开时间 |
参加人数 |
类别 |
1. |
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
华中师范大学 |
周代翠 |
2019.10.8-12 |
400 |
全国性 |
2. |
第28届“极端相对论核核碰撞-夸克物质2019”国际会议(QUARK MATTER2019) |
华中师范大学 |
刘峰、张本威、王恩科 |
2019.11.3-9 |
760 |
全球性 |
3. |
Workshop on QCD phase structure at high baryon density region(高重子密度区的量子色动力学相结构) |
华中师范大学 |
刘峰、罗晓峰、施梳苏、王亚平、许怒 |
2019.11.12-14 |
80 |
全球性 |
4. |
BGM Symposium(现代QCD物理与相对论) |
华中师范大学 |
许怒、廖劲峰 |
2019.11.10-11 |
60 |
全球性 |
5. |
第37届“格点场论”国际会议(Lattice 2019) |
华中师范大学 |
丁亨通 |
2019.6.18-28 |
350 |
全球性 |
1、第28届“极端相对论核核碰撞-夸克物质2019”国际会议(QUARK MATTER2019)
2019年11月4日至9日,由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物质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28届“极端相对论核核碰撞”国际会议(2019夸克物质国际大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研究人员齐聚江城,交流探讨近期高能重离子碰撞领域中的重大成果和进展。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恩科,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峰教授和张本威教授担任本届大会联合主席。
张本威(左)、王恩科(中)、刘峰(右)合照
夸克物质研究作为近30年高能核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对考察宇宙的起源、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夸克物质国际大会”每一到两年在全球不同大洲举行,是世界高能核物理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本届大会上,来自全世界高能核物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际重要高能核物理实验组负责人,带着他们最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以大会报告、专题分会报告及墙报等形式,围绕有限温度有限密度量子色动力学、初始状态及趋于平衡态、小体系、集体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临界点的寻找、手征涡旋及自旋极化、喷注修正及热密物质响应、重味夸克及重夸克偶素、电磁探针、夸克物质和核天体学、新的理论进展及未来的实验装置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2、第37届“格点场论”国际会议(Lattice 2019)
2019年6月25日,为期一周的第37届“格点场论”国际会议(Lattice 2019)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球二十多个家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研究人员,以大会报告、专题分会报告及墙报等形式,主要围绕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议题,交流探讨近期格点场论领域中的重大成果和进展。
国际格点场论会议为格点场论领域内最高级别会议,与国际“夸克物质会议”(Quark Matter)在重离子碰撞物理领域内和国际“高能物理会议”(ICHEP)在高能物理领域内的地位相当。会议主要讨论内容为格点量子力学色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属于高能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同时该方向的研究与超级计算的应用密切相关。
目前人们认为物质最小的组成单元是夸克和胶子。然而自然界中并没有发现自由的夸克和胶子。描述夸克和胶子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 Dynamics, QCD)。QCD表明强相互作用具有渐进自由和色禁闭的性质。因此在真空状态下,夸克和胶子不能被分离开在较大的范围内自由运动,一直被束缚在强子袋中即夸克禁闭。
3、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2019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分享了过去三年我国在核物理理论、实验和核探测技术领域里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主题。
副校长彭南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重点介绍了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和国际影响,并感谢专家们对我校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代表华南师范大学致辞。开幕式由本届组委会联合主席、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周代翠教授主持。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叶沿林教授代表核物理学会做学会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学会在核物理和核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及未来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立项等多个方面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做出重要贡献。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学术交流主题分为核结构、核反应、核天体物理、中高能核物理、先进粒子探测器和快电子学及应用技术五大部分,涵盖十多个研究方向和领域。大会邀请报告14个,并从投递的二百余个报告摘要中挑选出130个分会报告,其余成果为墙报展示。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秦广友教授和张晓明副教授做邀请报告。